卖不卖的出去先不管,做了再说。
文/易琬玉
编辑/郑亚文
菜小龟的店铺里,最醒目的注意事项是“最好别买!”
30岁裸辞后,他靠着高二辍学以来打工攒下的积蓄,只做“写诗”这件他最想做的事。他陆陆续续写了几千首诗,“但没人看”。于是他把诗藏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里,上架淘宝店“塞”给读者。
对于写诗这件事,他觉得“有意思很重要”,至于他人的评价,则没有那么重要。在线下摆摊的时候,他用“刮刮乐”的产品思路设计了“刮诗乐”,停在摊前的客人,付上几块钱就能刮开他写的一首诗,“遇上喜欢的诗,就和中奖一样快乐”。
菜小龟的“挂诗乐”
他是勤劳的店主,惫懒的客服。做产品的时候,只要有人买,他就会做;遇到后台买家提问的时候,只要能不回答的,他就不想回答。作品已经完成,读者的感受就是开放的,他从不期待特定的反馈或评价。
他店里的产品两极分化,所以他一再告诫买家“购买需谨慎”,但还是有人把所有产品都买了一遍,“但因为大家都挺有边界感,所以也没有过多交流”,好像一种隔空击掌的默契。
对于菜小龟来说,淘宝店是他创作的展示载体,能赚钱当然是好事,不能赚钱就顺其自然,“反正不想为了赚钱,失去喜欢的事情”。
蜗居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男人
菜小龟和他的媳妇儿,带着两只狗,蜗居在北京珠市口的一个胡同里。房屋占地12平方米,房间里没有卫生间,也没有阳台。早上,菜小龟需要去倒尿壶,媳妇儿上班,他赋闲在家,“两人都待在房间里的时候,转个身都嫌挤”。
年的一次翻修后,菜小龟加盖了外屋,还用工地棚子做了一间小阁楼。他还在进门处安装了定制橱柜,占掉了开门空间后,只能把门变成朝外开,“胡同窄,每天开门前,得先判断门口有没有人经过”。不过房子也不怎么隔音,夫妻俩能判断准确开门时机,胡同里的人来人往,也是菜小龟每日宅家的背景音。
这间屋子是菜小龟岳父的单位分的住房,每月只需象征性地交十几元房租。尽管空间小,但地段好,胡同所在的珠市口,位于北京前门外,正好是南北中轴线与东西珠市口大街交叉处。这样的中心地段,去哪里都方便。
菜小龟的家
但菜小龟比较喜欢宅着,每日早晚的遛狗,是他唯一的运动。他在30岁那年辞职后,一直窝在这个小房间里,写诗、把诗做进产品,然后上架淘宝店,“店铺就是我的作品集”。对他来说,不竭的创作是一种本能,“产品完成就有价值感”,不知道卖不卖得出去,反正做了再说。
任性“裸辞”的物质基础,是过往13年打工攒下的积蓄。但更重要的是心态,他从来没有过焦虑感,“我没有太大追求,只是觉得一辈子没做喜欢的事才是真的遗憾”。
菜小龟年从高中辍学,他进厂待过流水线,守过仓库,摆过地摊,还做过基层程序员……他做过的诸多工作里,有两份工作和写东西沾边:一份是在图书公司,他做的是新媒体运营,本职工作是写文案,额外收获是认识了现在的媳妇;另一份则在娱乐营销公司,那是菜小龟的“社畜生涯巅峰”,每月到手两万元,还管理着一个小团队。
但也是这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促成了他辞职的想法,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成为导火索,“就是彻底不想上班了”。这种“彻底不想干了”的心情,和他高中决定辍学时如出一辙。高二期末考期间,他躲在寝室不出去,后来翻墙溜走,行李也没拿。等他过了暑假回来拿行李,宿舍已经变成女生宿舍,他也从此结束了校园生活。
不抱期待的事,就不做了。因为对大学生活没有期待,菜小龟没有再上学,因为对打工生活没有期待,所以他彻底辞职不上班。但想要做的事,得做。对菜小龟来说,写诗就是这么一件非做不可的事。
“不正经”诗人
“人能够对自己负责就行”,所以菜小龟开了家淘宝店以防穷困潦倒,但因为实在想不出来卖啥,他就开始做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年,他上架了第一款产品,是一个迷你“棺材”。当时菜小龟喜欢木质工艺品,想了很久也没想好做啥,于是决定“搞个棺材吧!”
他不想把第一个产品做得太粗糙,尤其是在对销售本就没有信心的时候,“如果做工不好就更没人买了”。于是他去找了木匠,用黄杨木老料做了第一批货,只做了5个,成本高得惊人,以至于这个巴掌大的棺材最后定价元。当然,后来店铺小火之后,菜小龟把木工活儿交给了老爸,把价格“打”到了76元。
在详情页,菜小龟诚实地写下,“买来有什么用呢?没什么用。”
但他也为这款产品写了一句,“纪念每一次小规模的内心荡漾之死”。他的提议是,“每当你崩溃到想死时,可以写张纸条做个记录,再丢进去,也许能让你发泄下情绪得到缓冲,也许并不能”。
这是属于菜小龟的商品详情页。他会用诗意的表达描述产品,但勾勒的文艺情绪比想象中更平易近人。菜小龟写诗,他喜欢让人读他的诗,也避免让人觉得他严肃,“我不是什么正经人”。对于他来说,好玩似乎比文学性更重要,所以他把诗做进魔方、扑克、美甲、烟管、刮刮乐、拼字板,还有二手诺基亚手机里……
菜小龟最早接触现代诗是在高中,作为语文课代表,他在收集现代诗课的课后作业时,“因为觉得大家写的不够有意思”,突发奇想在同学们的作业本上回复了几句。大家觉得他写得好玩,传开去读,老师也夸他写得好。后来菜小龟辍学,他跑去网吧通宵,也只为了写东西。电子邮箱的页面开一整晚,他敲下几百个字,“给自己发封邮件,就算是保存”。
有时候他也写观察和思考,类似“辣评”,发在QQ空间,有人留下点赞和评论他就觉得享受。他对自己写诗没什么自信,但还是要写,“我不在意外部评价,只是想写的东西被人看到”。
他把诗发在网上,有人留下好玩的互动,也有人吐槽“这也叫诗?”菜小龟不以为意,他在年决定把写诗作为终生事业,起因就是“看了别人的诗,发觉我也能写”。
辞职前的菜小龟
“所以想写就写啰”,很多事其实没有那么高的门槛,菜小龟把他靠写诗出名,当作是和“中彩票暴富”一样的妄想,“现实是我住在贫民窟,但这也正好符合我的气质”。
靠写诗获得的最高一份收入,是他在豆瓣上出版的电子诗集,0.99元/本的售价,在平台抽成后,他每卖出一本可以入袋0.33元,“陆陆续续赚了多块,后来这本电子诗集就不用付费了,免费读”。
劝人别买的佛系店主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一个非著名诗人想要找到静心的读者,绝非易事。菜小龟于是另辟蹊径,围绕着诗设计产品上架店铺,“怀着私心想让大家读我的诗,好不好卖倒是其次”。
他把诗做成扑克牌,名为“一副诗”,54张牌的花色下面就是一首小诗,相当于一本散装诗集,定价54元,折合每首诗一元钱。牌的背后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