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一名56岁男性患者,无诱因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发热好发于午后,服用退热药物后可退热,但反复,伴有畏寒、寒战,发热时有头晕,呈昏沉感,退热后头晕可好转,伴有乏力、纳差、四肢肌肉酸痛,伴有尿*,患者无其它不适。
曾至某院就诊,予“头孢”(具体药物不详)抗感染及“布洛芬”退热治疗后,患者症状仍反复,.02.17日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门诊就诊。因“发热2天”予入院。
个人史:患者近期有在田地耕作史,家有养鸡,工作地方有老鼠出没。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病史。
▌入院检查
查体:体温:36.2℃,脉搏:73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73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双眼结膜充血,左腰背部可见一2*3mm皮损,已结痂,无皮下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无紫绀,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无化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罗音,左下肺明显。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肾区无叩击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6.33×10^9/L(参考范围3.5-9.5),血小板计数96×10^9/L(参考范围-),C反应蛋白.58mg/L(参考范围0-10),淋巴细胞绝对值:0.53×10^9/L(参考范围1.1-3.2)中性粒细胞比值:0.(参考范围0.4-0.75),红细胞计数:4.36×10^12/L(参考范围4.3-5.8),血红蛋白浓度g/L(参考范围-),嗜酸粒细胞比值:0.(参考范围0.-0.),血沉61mm/L(参考范围1-15);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葡萄糖++,胆红素++。
胸部:两肺中下野有弥漫性小片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考虑肺炎。
超声诊断: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脾大,肝胰未见异常。
门诊以“发热查因”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尿量未见减少,大便未见异常。体重近期未见明显变化。
入院初步诊断:
1.发热查因:疑恙虫病;
2.多器官功能不全(血液、肾脏、呼吸);
3.社区获得性肺炎;
4.Ⅱ型糖尿病;5.高血压病(1级高危)。
mNGS揭秘感染“真凶”
入院后临床考虑患者恙虫病合并肺炎可能性大,予“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永喜)0.1gP.Obid;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庆余兰)4giv.dripq12h”抗感染等治疗。
为尽快明确病因,2月19日血液样本送至我司实验室做病原mNGS检测。2月20日患者血液病原mNGS结果回报:肾脏钩端螺旋体序列数65条。
结合血液病原mNGS结果,医生考虑患者为:钩端螺旋体病。2月20日停用盐酸多西环素,继续予磺苄西林钠抗感染、护肝等治疗。
2月22日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恢复正常,2月24日复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恢复阴性。2月27日复查炎症指标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2月28日予出院。
该患者反复发热,为明确病因送血液样本做病原mNGS检测。将报告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史综合,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
对于病因不明的患者,病原mNGS检测能作为一线医生快速确认/排除感染的有效辅助检测手段;尽快明确致病原,在用药方面也可减少药物滥用。病原mNGS检测能快速辅助临床锁定病原体,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检测服务。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钩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和再发疾病,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类钩端螺旋体病症状广泛,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钩端螺旋体病的广泛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取决于个体年龄和免疫状况,钩端螺旋体种类也导致临床表现的巨大差异。
肾脏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4种人类致病性螺旋体中的1种,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病原体,通过家养动物(狗、牛、猪等)和鼠类传播。种植、屠宰、游泳等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样,可导致多器官受累。
我司病原mNGS检测产品优势
1、更快速—DNA与RNA测序流程并行,一份标本在到达实验室24小时后可以同时得到DNA和RNA的测序结果;2、更准确—采取特别的病原反向富集技术,极大的降低人源宿主的核酸含量,提高数据量的利用率,从而显著提升病原检出率;3、更全面—在数据分析和解读方面,有多学科团队合作参与,并采用临床监管级3级数据库做对比,在锁定可疑病原的同时分析病原耐药和*力信息。可以实现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快速、准确和全面鉴定,为呼吸、中枢神经、循环系统等疑似发生感染的群体提供早期诊断和靶向用药指导,辅助临床决策。—END—
供稿:高通量测序事业部冉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