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简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4/用张仲景治阳36法治疗慢性心衰的探讨
慢性心衰主要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危险因素所致。患者常常需要反复住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根据林家坤教授的主阳理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根本在于心脏的阳气不足和阳气不通。阳气不足是本,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阻塞气道、水道、脉道、肠道,导致四道阳气不通是标。应用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之温阳法,结合宣阳法、通阳法、活阳法、清阳法等治法,提振心阳、疏通四道,恢复心脏阳气的运行,其主神明、运行血脉的功能正常,心衰就得以纠正。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危险因素所致,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患者常常需要反复住院,是心血管领域尚未被攻克的“堡垒”。对慢性心力衰竭而言,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预防或逆转心脏重构,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西医通过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规范的治疗措施,心衰的治疗情况有所改善,但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慢性心力衰竭5年死亡率在50%以上,比一些癌症还高,更需要好的治疗方法。
根据林家坤教授的主阳理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与长期的临床实践,运用“张仲景治阳三十六法”总结出一套慢性心衰的治疗方法,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来分别探讨慢性心衰的治疗。
一、阳气不足者,用益气温阳法提振心阳。
自古医家就以补益阳气为基础治疗心衰病,正如《脉经》所说:“心气固起,阳行四肢,肺气亭亭,喘息则安”。心脏阳气亏虚(或兼阴)是心衰的根本病机,因此益气温阳、提振心脏的阳气是治疗心衰的基础。笔者选用全真一气汤作为基本方: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制附子10g,熟地30g,炒白术10g,牛膝15g。气虚甚者加*芪30-60g,浮肿甚、尿少者加茯苓30克,猪苓10g,泽泻15g,车前子30克;心悸加煅龙牡各15克;气喘痰多者去熟地,加葶苈子30g,大枣10g,杏仁10g,桑白皮12克;胸闷痛加当归10g,川芎10g,水蛭6g,降香9克;阳虚加肉桂3克、补骨脂9克;阴虚去附子,加玉竹12克。
二、气道不通者,用宣阳通肺法宣畅气道。
心衰气道不通多见于心肺同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肺气不足、肺气不利,二是痰饮壅肺、阻塞气道。此时疏通气道是关键,运用三十六法中的宣阳法,宣肺化气,使郁闭于胸中的阳气得以宣畅。肺气不足者用升陷汤补气提气,痰饮壅肺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或茯苓杏仁甘草汤等疏理肺气、排泄浊气。因很好地恢复了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为心脏阳气功能的恢复扫清了障碍。
三、水道不通者,用通阳利水法通利水道。
心衰水道不通多见于心肺脾肾同病,表现在心慌气急、乏力、发绀、水肿、畏寒等症,其病位在心,然其要在肾。《临证指南医案?喘》有云“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肾中阳气虚衰不能纳气,故发为喘;肾主水液,《景岳全书?肿胀》有云“凡水肿等证……其本在肾”,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则成水饮之邪,水邪泛溢肌肤故发为肿,水饮凌心故发为悸。从以上观点看,无论心衰前期或后期均应心肾同治,水为阴邪,其本在肾,制在脾,标在肺。心衰患者,水气犯肺,肺失宣肃,可见咳嗽、气急,此时当速去此邪,临床在益气温阳的基础上,用杏仁、葶苈子、冬瓜子相伍宣降肺气、行水消肿,起到提壶揭盖、通调水道的作用。又因水肿“其制在脾”,故在应用利水药的同时,常投以炒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培土以制水,辅助利水药消肿之效果。我在临床喜以真武汤或五苓散温肾利水,佐入大剂*芪益气通阳利水。水道通畅,排出浊水,心脏的压力随之减轻。
四、脉道不通者,用活阳化瘀法疏通脉道。
心脉脉道不通多见于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系疾病后期,其病机有二:一是心肾阳虚,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脉运行,导致气滞血瘀;二是痰瘀阻滞心脉,气血运行受阻。故心衰病人常兼有血瘀,血不利则为水,水停脉道又加重心衰,利水当以活血为前提,活血为主,利水为辅。故治疗心衰时常用桂枝茯苓丸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佐以泽兰、益母草、水蛭等药以活阳化瘀利水。另外,心主神志,心病神志失常,可见心悸不安症状,则习惯以茯神利水宁心安神。用这个活阳法,去宛陈莝,通利脉道,脉道一通,心脏的阳气就通,压力自然缓解。
五、肠道不通者,用清阳降浊、通畅腑气法清理肠道。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为心力衰竭胃肠功能相对减弱,腹满腑实症状并非鲜见,除有左心衰时的呼吸困难症状,右心衰时的水肿体征外,还有精神萎靡、腹部满胀、疲乏无力、大便秘结等腑气不通的症状。腑气不通,影响肺气升降,水液代谢不利,加重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可影响*性代谢产物的排泄,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心衰的重要病理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心衰的决定因素,在此处此时已上升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因此通畅腑气是减轻心脏负荷打断此恶性循环的关键方法之一。肠道一通,体内的湿*、宿便排出,心脏的压力缓和,心神明的功能也就恢复。调畅大便之法有以下几种方法:杏仁、瓜蒌仁、桃仁等降肺润肠;*芪、当归、肉苁蓉、枳实、白术合甘温益气润肠;个人体会用大*、虎杖通腑调气,非他药所能及,大*一般用5-10g(体虚者5g),虎杖用9-15g。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某,女,91岁,内一科50床,住院号。因“活动后胸闷、心慌、气促2年余,加重伴咳嗽、水肿10余天”于-12-09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20年。入院时症见:胸闷、心慌、气促,活动后加重,咳嗽,咯白色粘稠痰,双下肢水肿。神清,精神饮食睡眠差,小便少,大便紧。查体:体温36.5℃,脉搏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66mmHg。神清,精神差,两下肺可闻及干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心音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心电图示:SR及过速,频发房早,ST-T段改变。LⅤEF53%,NT-proBNPpg/ml。
中医诊断:喘证一心肾阳虚、水凌心肺。
西医诊断:1.缺血性心脏病频发房早心功能Ⅲ级;2肺部感染;3.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4.2型糖尿病。
西医予以抗感染,控制血压及血糖,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
中医以温阳化饮、宣痹通阳为法,方用全真一气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制附片10g(先煎),人参10g,炒白术10g,牛膝10g,五味子10g,白芍10g,生姜15g,桂枝10g,瓜蒌皮15g,薤白10g,茯苓30g,生*芪30g,葶苈子15g,大枣10g,虎杖15g。×6剂,每日一剂,水煎口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