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啰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4小时监护脆弱生命,巴掌宝宝有一群临 [复制链接]

1#
白癜疯 http://www.zgbdf.net/m/

楚天都市报6月6日讯(记者刘迅陈媛通讯员王琛高琛琛)“送到我们这里来的新生儿,都是带着几种甚至上十种疾病的危重患儿,他们非常脆弱,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曾凌空教授6日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在医院新生儿科,一年有近万名一度疾病缠身的小毛毛康复回家。

在这里,孩子吃喝拉撒全由“临时爸妈”——医护人员完成,家长只能通过探视日的监控视频看宝宝。连续两日,楚天都市报新闻热线接到了不少患儿家长的电话,他们讲述了孩子出生后就被送进监护室,医护人员照顾宝宝并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帮他们建立战胜疾病信心的故事。

危急时刻

专家为缺氧宝宝打开“通道”

4月1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转运送来了一名32周就出生的宝宝,体重1.8公斤,进温箱没多久,突然全身发紫、呼吸困难,医生立马上呼吸机抢救。经查,孩子不仅有早产儿的呼吸问题,还有严重的复杂先心病。

“宝宝心脏的肺静脉血管‘长错位’,使得动、静脉血混流,一起流向全身,导致口唇发紫、呼吸困难。”曾凌空教授说,因为孩子早产、体重轻,肺功能不成熟,难以承受手术,所以再三权衡后决定先保守治疗,等时机成熟再手术。

“嘀!嘀!嘀!”4月15日晚,宝宝温箱旁的机器突然报警,曾凌空教授一看,宝宝血氧饱和度降至50(正常应在90以上),小脸乌紫,诊断发现其肺部有湿啰音。“是肺出血,快抢救!”话音刚落,曾凌空教授看到气管内涌出鲜血,他立马加大呼吸机参数,通过气管插管给药止血,并采取药物一点点升血压。期间,医护人员守着宝宝监控生命体征,直到4小时后生命体征渐渐稳定。

为了不出现意外,曾凌空教授每晚守在监护室。一个月后,孩子肺功能相对好转,体重长到2.5公斤,曾凌空教授这才将孩子送到该院心外科,交由专家为其手术。令人欣慰的是,5月5日,宝宝的手术很成功。目前,宝宝脸色红润,食欲不错,心肺功能恢复正常,近日就能出院。

“要不是曾教授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治疗,我的孩子很可能就没了。”6日,宝宝的爸爸说。

模拟子宫环境

延续“巴掌宝宝”脆弱生命

“当初送进监护室时,儿子小小的,看着让人心疼。一个多月以来,我吃不好睡不着,还要安慰妻子,感觉压力很大,幸亏医护人员给了我们信心,让妻子每天送母乳,还把宝宝在温箱里成长的照片拍给我看。”5月30日,30岁的肖先生抱着已康复的儿子开心地说。

肖先生和妻子去年领证结婚,没多久妻子怀上宝宝。4月1日晚,怀孕27周的妻子突然羊水早破,被送至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保胎,6天后因宫内羊水不足,早产下了一名男宝宝。儿子出生时体重仅1.25公斤,连哭得力气都没有,憋得小脸通红,立马被抱进新生儿监护室,送进温箱,医生展开救治。

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护士袁露说,宝宝28周离开母体,呼吸系统、脑部发育都不成熟,随时可能呼吸骤停。为帮他找回在母体内的感觉,医护人员在温箱外搭起布罩,挡住所有光照,模拟成子宫的“小黑屋”环境,护士24小时轮流守在温箱边,尽量减少声光等刺激,对其成长环境进行控制,保证宝宝每天深度睡眠,促进发育。

曾凌空教授回忆,有一次查房正好遇到宝宝正在酣睡,守在床边的护士打手势示意,专家们心领神会,轻声退出病房。“为了少惊动他,我们换次尿布动作格外温柔,至少得5分钟,以免受到惊吓出现呼吸骤停。”袁露说,护士轻抚宝宝肚子,温柔唤醒后打开尿布试探反应。若没有情绪波动,就先用温水擦洗宝宝的小屁股,一只手轻拖大腿,将尿布轻柔换好。

为让宝宝再次舒适入睡,护士将浴巾叠成“鸟巢”,模拟子宫内被包裹的感觉,让宝宝放松蜷成一个球,趴着睡或侧睡。同时,护士坚持让妈妈送母乳。

“儿子在温箱住了一个月,身体各项指标都不错。”肖先生说,5月5日,儿子重1.77公斤;5月12日,2公斤;5月30日,体重2.5公斤。出院时,他把宝宝出生后至今的照片和写好的感谢信,制作成一张海报,送给医务人员表示感谢。

24小时呵护

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细心

在新生儿监护室,医护人员就是宝宝们的“临时爸妈”,给宝宝们洗澡、称重、喂奶、用药、治疗等,每个环节都不能有半点马虎,精神要高度集中。

“目前监护室住着60多名高危宝宝,护士分3班,24小时守在温箱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细心呵护。”袁露说,晚上是宝宝高危情况多发时段,护士门通宵不敢休息,在每个温箱前轮流转,连厕所都不敢轻易去。

此外,“临时爸妈”还要指导患儿的父母,减缓他们的焦虑情绪。“袁护士,我是2床宝爸。孩子出院到现在没有大便,正常吗?”“孩子10个月,21斤70厘米,长得怎么样啊?”6日,在“关爱高危儿”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