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通讯员毛渊磊
一辆三轮、几只大桶,音乐响起,便是“信号”。此时,嬉闹的孩童纷纷跑回家报信儿:收垃圾的来了!
暮春,一轮红日跃出。新乡县朗公庙镇毛庄村以自己的打开方式开始了新的一天。
毛庄村现有余户、余口人,是豫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曾经垃圾遍地、蚊蝇乱舞,生活环境很差,群众意见很大。
怎么办?毛庄村*支部书记张新岭带领村干部动脑子,想办法,决定进行垃圾分类,改变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
村民们听闻后直摇头:城里都难搞,农村能行?年,机遇来了。一次大学生志愿者到村里搞活动,学生们打扫卫生,并向村民讲解环保知识。大学生走后,村干部“借势”行动起来,上街清扫,大干十几天,街道变了样。趁热“洗脑”,村委会通过播放环保题材视频,让村民观看和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以及“垃圾围村”对子孙的危害。村民的心态,慢慢有了变化。
随后,村委会又邀请环保专家、老师到村里讲课,为村民宣讲垃圾分类处理等知识,在村内显眼位置安装垃圾分类宣传板,并为每户村民送去一份“环保告知书”、一张垃圾分类知识挂历和两个垃圾分类桶。今年年初,毛庄村垃圾分类“工程”正式启动。
村民朱新梅告诉记者,现在村民都养成了垃圾不乱扔、有意分类的习惯,她家的垃圾基本分成5类,放在专门的袋子里,等待义工来收。
路艳丽是义工中的一员,和她一起的,还有10多名村民。她告诉记者,每天,他们将村民分类好的垃圾进行回收,然后运到村头垃圾处理站,进行干湿分离、专业处理,果皮、菜帮等可回收的做成环保酵素,塑料、废电池等不可回收的分离出来后,等待专业的环保公司回收处理。
张新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余斤的垃圾回收量,97%的能做成环保酵素、肥料,再次利用。
此外,村里还整理出20亩酵素实验基地,完全不上农药和化肥,生产出来的无公害蔬菜,售价是普通蔬菜的3倍,一旦技术成熟,将在全村和周边农村推广。“做酵素,真是好,废物利用变成宝……”看到村里的变化,77岁的大娘李纯兰由感而发,自编了一段“顺口溜”。
如今,毛庄村统一的旱厕改造正在施工中,“美丽乡村”建设步入实质性阶段。“告别脏乱差,村民笑开颜。”张新岭介绍,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志愿加入义工队伍,帮助回收垃圾,分类处理,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