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啰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守护急诊绿色通道访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
TUhjnbcbe - 2023/8/12 20:38:00
白癜风能不能治疗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25/5651461.html

今年80岁的王大娘家住临沭县曹庄镇,一天因头昏伴呼吸困难前来急诊,医院急诊科沈兆春团队给予面罩吸氧以及抗病*、抗感染等治疗。在急诊抢救室治疗3天后,王大娘的头昏和呼吸困难症状完全解除,生命体征平稳。

急救战线的排头兵

沈兆春,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任山东省预防医学会中*与疾病分会委员;临沂市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沂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会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对中*、急、危、重的诊治,多年来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

医院急诊科于年创建,医院各种急危重患者首诊医疗及院前救治的临床科室。现分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救分中心等。科室现有人员60名,其中医疗人员28名,护理人员23名。科室有副高以上人员7名,中级13名,初级31名。设有观察床位13张,抢救床2张。同时具有老中青三代年富力强的医疗护理队伍。对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具有较强的救治能力。

急救科配备急救车3辆,心脏除颤仪、经腹心肺复苏仪、多功能生命监护仪、呼吸机、车载呼吸机、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液泵、微量泵等必备抢救设施,中心供氧、中央呼叫系统设备完善。科室设置有急诊抢救室、急诊小手术室、急诊观察室、静脉输液室。急诊科面向社会承担各类突发意外伤害、交通事故、创伤等院前、院内急诊急救工作并承担大型会议及体育比赛保障任务。24小时开诊,提供全天候全程医疗服务。全科人员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始终有一个理念:生命第一,分秒必争,团结协作,精益求精。

在一场场的急救急诊中,沈兆春急诊团队承担着大部分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往往是救助电话一来,他们就得立即出发。但沈兆春很自豪地说:“急诊人的知识结构是横向的,技术储备也很全面,关键时候稍做梳理和整合,就可以解决很多临床问题。淡定从容、临危不乱、团队协作,是急诊人最大的特点。”

急诊医护团队是最强的后盾

在医院急诊科,沈兆春每天都在忙碌着,门外就是满脸焦虑的患者家属。沈兆春说:“这是一个救命的地方,他们在等待着自己的家人”。沈兆春作为急诊科主任,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是他的人生信条,干了30多年医生,待病人如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心上,他一直从事急诊重症工作,见过众多的生死离别,但是在这样一个“救命的地方”,沈兆春每每看见这些焦虑不安的家属,还依然保持着他悲天悯人的医者情怀。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护,医护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配合才能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沈兆春说。在沈兆春的眼里,团队的力量是一切医疗成果取得的保障,在工作中,沈兆春和急诊科的所有成员,致力打造一个和谐的团队。多年来,他已没有节假日的概念,逢年过节,他总是上班,让年轻医生回家过节,并注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他已培养了多名急诊、重症的年轻骨干。沈兆春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的锦旗,但是他从来不挂。“这些锦旗的背后是整个医疗团队辛勤的付出。”

面对急救重症患者,沈兆春总是一接到急救电话就立即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投入到紧张的救治战斗。无论休息日、节假日或是深夜,只要科室需要,沈兆春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无数次争分夺秒的抢救,都是在沈兆春的果断指挥下完成的。

有一年6月,沈兆春正在急救科门诊坐诊,一位年轻女孩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来到诊室,身体有不自主震颤。沈兆春发现患者针尖样瞳孔,呼吸急促,双肺大量湿啰音,立即考虑患者有中*可能,马上安排进抢救室。沈兆春团队几人立即到位,共同参与抢救。

患者刚躺在抢救床上,便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心率持续降低,意识模糊,肺部听诊大量湿啰音……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抢救,10分钟后,患者呼吸、心率平稳,肺部啰音明显减少,生命体征平稳。沈兆春多次询问患者及家属,均否认服*接触*物。最终患者健康出院后调查发现,患者饮料中被他人投*导致中*。由于沈兆春精准判断,积极治疗,患者生命被成功挽救。

病人眼里的大专家

医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急诊科的医生,又是所有医生里面最辛苦的。采访中,沈兆春告诉记者,他几乎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为了出现突发医院,沈兆春从担任急诊科主任以来,几乎没出过远门,加班加点更是常态,中饭、晚饭经常不能按时吃,睡医院,那也是常有的事。

工作尽管异常辛苦,但他对病人却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有一次,一位患者在地里劳动时,突然觉得背部异常疼痛而到急诊科看病,医生怀疑有心脏疾病,就让这位患者做CT,但CT平扫后,没发现什么症状。患者由于跟沈兆春有些熟悉,就去向沈兆春咨询。沈兆春听完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等情况后,认为这名患者有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就让他去做增强CT。但后来患者觉得疼痛有所缓解,未去检查就回家了。

下班时,沈兆春发现患者还未回诊,就辗转打听到病人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病人,要求他一定要再一次进行检查。医院再次检查,发现果然是主动脉夹层。后来,经过治疗,病人痊愈了。据了解,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异常凶险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主动脉破裂,病人就可能于短时间内死亡。

对危重病人,沈兆春一直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进行抢救。“担任急诊科主任后,我记得抢救时间最久的是一个40岁心脏骤停的病人,除颤做了8次,整整抢救了50分钟。”沈兆春说。

那天夜里12点左右,沈兆春已在家睡觉了,医院抢救危重病人的电话后,医院。当他到达抢救室时,病人突然心跳骤停,面对突发状况,沈兆春立即对病人进行电击除颤,但每一次除颤,病人心跳刚恢复却又立即停止。

除颤是病人心脏骤停的时候采取的紧急措施,在医学上,一般除颤三次病人还没有救活的话,生还希望就比较渺小了。

“但面对病人年轻的脸,我没有放弃,整整做了6次除颤,持续50分钟,当第6次除颤后,病人的心跳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沈兆春说,“这时,我觉得自己的坚持还是对的。”那一年,那个病人刚结婚两年还没孩子,现在他的儿子已经好几岁了,生活美满。

 急症科医生抢救每一位病人都像是一场硬仗。在这个特殊“战场”上,沈兆春一直勇往直前。“不抛弃,不放弃”,他用自己的医术、努力和真诚,书写着作为一名医生的“大医精诚”。

临报融媒记者张建峰通讯员赵吉园张贵珍杨旭

1
查看完整版本: 守护急诊绿色通道访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