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分享中医知识之后,有很多朋友质疑中医的疗效。甚至评论区还有某位现代医学退休副主任医师在大肆贬低中医,还有些说需要完全摒弃中医,中医是落后的,只用现代医学就可以了。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医学是科学发展的,对于病症的检查和工具运用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也并不是说我身为中医,就一定要和现代医学对立,这是固步自封。
我们需要看到现代医学的长处,当然也不能否认中医的作用。
中医全称是中国传统医学,传统,不代表就是落后,也不能说明中医就不能治病,不能治大病。
医学只为治病救人,不是为了对立对抗,消灭某一方。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病例,就是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检查治疗。
游某,男,64岁,2年前曾因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术治疗,因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1年。
主诉1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伴双下水肿,休息后可缓解,活动耐量下降,期间在社区门诊按“心衰”给予口服速尿、螺内醋等药物,效果欠佳。
3天来症状较前加重,行走不足米即出现症状,于年10月20日就诊。
就诊时患者精神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胱白,口唇紫暗,偶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腹胀,纳差,小便量少,四肢不温,双下肢水肿。
查体:血压/60mmHg,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92次/分,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改变。
舌胖淡,有齿痕,苔水滑,脉沉弱。诊断为冠心病心衰,心功能III级,中医辨证为心肾阳虚,血瘀水停。
法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方用洋参强心汤加减。
方药如下:西洋参10g,附子10g,*芪30g,炒白术15g,麦冬15g,辽五味子12g,丹参30g,砂仁9g,降香12g,甘松12g,茯苓30g,葶苈子(另包)20g,车前子(另包)30g,玉米须30g,猪苓30g,泽泻30g,炙甘草6g,7付。
(以上方剂仅为门诊游某个人病症所用,不可照方抓药,病情需要辨证)
10月31日二诊,胸闷气短减轻,湿音减少,下肢不肿,活动耐力增加,效不更方,守方7付。
11月28日三诊,诸证消除,活动耐力大致正常,上方去玉米须、车前子、猪苓、泽泻,加三七粉(冲服)4g,生水2g,5付,巩固疗效。
随访2月,症状未再发,嘱其将上方研末,每服3g,日3次,长期口服。
心衰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药物治疗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要予以注意。
主要慎起居,做到起居有常,避免风寒之侵袭。
合理饮食,避免肥甘厚味及煎炸油腻,规律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调畅情志,避免抑郁及恼怒。
应该适度锻炼,可作为心衰之辅助治疗。
我是中医高松寿,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有相关疑问,欢迎评论留言扣1,我来为你解答。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