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术理念需要传递,诊疗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作为生命的守护者,我们期待健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多学科讨论可以整合内科、外科及放疗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拟定更加合理的治疗策略。由拓麦平台承办的网络会议肺同凡响-MDT云讲堂如期举行。会议医院杨磊教授、医院马芳教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谢可教授3位带队大咖,共同相聚云端,进行MDT讨论。
带队大咖:
杨磊教授
医院
马芳教授
医院
谢可教授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院
病例一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例
讲者:医院,刘桂云医师
刘桂云医师
病例详情
患者因“头痛”于-03外院初诊,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右上肺占位性病变,高血压病”,行伽马刀治疗。
入院检查
-06-05完善肺穿刺活检:病检为中-低分化腺癌。继续完善全身评估、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
基因检测: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18、20、21号无突变。
骨扫描:右侧2、4前肋,右侧9-10后肋,T11,L3、4代谢略增高。
双侧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
临床诊断
右肺腺癌T2N2M1b脑转移EGFR19Del缺失突变
高血压病
诊疗过程
-07-05至-04-29行吉非替尼治疗。期间疗效评价为PR;-02疗效评价为PD。-04行伽马刀治疗后疗效评价PR。
-04-30至-05-25使用奥希替尼+吉非替尼,后调整治疗方案使用奥希替尼单药。查头部磁共振:左顶叶及右枕叶病变现显示不清骨扫描基本同前。-06-15胸部CT示PD。根据AURA3研究结果显示,化疗仍是奥希替尼耐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
-05-17病理诊断:(右肺)中低分化腺癌;
基因诊断:BGFR基因19号外显子框内缺失突变,丰度32.65%
-06至-01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5次;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14次。
-01-15三次活检病理诊断:(右肺)中低分化腺。
癌基因诊断:CFR基因19Del丰度9.21%;RAS基因拷贝扩增丰度;CN:8.4%。
PD-1检测:TPS0%。
-02-12至-04-20口服吉非替尼治疗,胸部CT提示:PD。该患者后续选择多西他赛+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方案。
病例小结
1、肺癌长期生存离不开患者的多线治疗;
2、耐药后基因检测可能带来获益;
3、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生活治疗的提高和生存获益。
病例二
一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例分享
讲者:医院,张灯医师
张灯医师
病例详情
患者,男,68岁,因“直肠癌术后7+年,头晕头痛约1周。”医院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及家族史:母亲患肺癌去世,父亲患脑癌去世。
入院检查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较低,余无阳性体征。行胸部CT、颅脑MRI平扫提示:左侧颅脑占位伴脑水肿形成,左肺占位。于我院行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下叶见条状致密影,邻近见不规则片状密度增高影,直径约3.8cm,病灶边缘毛糙。双肺门、纵膈见多个小淋巴结显示腹部增强CT示:直肠癌术后改变,未见确切复发征象。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基因检测:无ALK、ROS1、EGFR等驱动基因。
临床诊断
肺腺癌伴脑转移(T4N2M1IV期)
诊疗过程
临床考虑:①既往直肠癌术后诊断:pT2NOM0(l期),现无消化道症状,肿瘤标志物正常,腹部增强CT未见复发征象,局部情况稳定。②患者有肿瘤家族史。
患者现主诉头痛加重,查体:右上肢体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
根据CSCO指南推荐:化疗是野生型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因此选择治疗方案培美曲塞+顺铂+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
治疗一周期后患者诉头痛明显减轻,查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5级。治疗两周期后复查头颅MRI:1.双侧额顶叶皮层下散在斑点状等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考虑多发小缺血灶。2.左侧额叶见一强化结节影,转移瘤?长径约1.1cm,其他?
头颅MRI
头颅MRI治疗前后对比与治疗前头颅MRI对比,病灶明显缩小。
病例小结
1.针对于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上针对于病史较长的病史,需警惕有无二重原发肿瘤的可能性,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病人。尽量获得新的病理报告。
2.培美曲塞+铂类方案在肺腺癌无驱动基因的病人中,有着良好的作用。
病例三
一例局部晚期NSCLC的诊疗策略
讲者:医院,宋海侠医师
宋海侠医师
病例详情
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1月”于-10-18入院。
既往史:体健,无特殊。
ECOG评分:0分。
入院检查
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上肺呼吸音低,右肺呼吸音清。
-10胸部增强扫描: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增大。
电子支气管镜示:左上叶支气管口粘膜粗糙,增生。
病理活检:(左肺上叶)腺癌。
-10-18胸部CT增强扫描: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增大。
胸部CT
-10-23PET-CT左肺上叶软组织影,代谢增高,邻近肺段阻塞性改变,胸膜轻度增厚,左肺门及主肺动脉窗区稍大淋巴结,代谢增高。全身未见远处转移病灶。
胸部PET-CT
-10-20电子支气管镜示左上叶支气管口粘膜粗糙,增生。
支气管黏膜片示:查到癌细胞,倾向非小细胞癌。
活检病理诊断报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细胞CK7(+),TTF-1(+),NapsinA(+),CK5/6(-),P40(-),P63(-);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左肺上叶)腺癌。
临床诊断
肺恶性肿瘤:左肺上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T4N2M0IIIb期
驱动基因:阴性
诊疗过程
-11-02至-12-14行放疗+PEM+DDP以及对症支持治疗:C-CSF支持,PEG-rhG-CSF预防骨髓抑制,营养支持等;疗效评价:PR。
-03至今行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疗效评价:SD。
病程回顾
小结1.III期不可切除NCSLC具有治愈的机会,一定要尽可能进行规范的同步放化疗。2.真实世界中,III期不可切除NCSLC患者可采用同步放化疗后的维持治疗的选择。3.进一步的优化方案(PACIFIC2(CRT+I)?抗血管?抗血管+免疫?),带来更大的临床获益和治愈希望。总结
会议最后,杨磊教授总结:很高兴各位专家参与本次讨论,也感谢三位专家精彩的病例分享。目前,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或抗血管生成等治疗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但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仍需大量研究来优化联合策略。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分享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交流来促进治疗策略的优化,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
拓麦
拓麦直通车
直击现场贯通前沿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