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药品销售挥别高利润时代
作者:小米来源:健识局全文字,阅读需7分钟占全国1/7医药市场份额的京津冀联盟将联手启动带量采购。12月23日,北京市医保局印发通知称,将在京津冀三地组成联盟开展联合带量采购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带量采购的品种将“从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选取,优先遴选三地联盟用药量大、金额较高、竞争充分、临床使用成熟、采购覆盖面较大的医保目录内药品。此前,已有省份在集采中包含过一些未过评的品种,但直接针对未过评品种开展集采,国内还是第一次。业内普遍认为,京津冀联盟集采在业界具有示范意义。这样说法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中成药、生物制药并没有开展一致性评价的基础条件,一些化药同样因为仿制药品种数量的原因,不符合集采“有三个以上品种过评”的要求。那么,是否这些药永远不用面对集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此次京津冀集采给出了证明。其实早在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号建议做出答复》中回应,里面就提到:将进一步研究并探索对未过评药品及目前尚无一致性评价标准的药品,如生物制品和中成药等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规数量已超过个,但“三家以上过评”的品规仅有个,这一数字医院日常用药种的要求。京津冀联合集采,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具备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还将有更多的省份跟进未过评药品的带量采购,药品集采进入常态化已成必然趋势。未过评品种首次带量价格将打到全国最低本次披露《京津冀药品联合带量采购的工作意见》尚未公布集采品种,只是要求:综合考虑药品价格水平、市场结构、临床需求等因素,对符合谈判中选规则的产品实行带量采购。但是文件明确,采购品种“从未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遴选。这是省市级集采首次提出对未过评品种进行带量采购的要求。确定中选品种数量的原则是:根据京津冀采购联盟中医疗机构上年度相关药品用药的50%—80%进行估算。这一比例同国家集采的采购比例相当,相关药企的产品选择降价,会获得可观的销售收入。根据商务部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医药商品销售的市场规模约2万亿元,京津冀三地的医药商品销售的市场规模约亿元,占全国的13.88%,已占全国医药市场的1/7。京津冀以北京为龙头,市场规模庞大,无疑是对每家药企都是巨大的诱惑。但想获得中选资格也绝非易事。《意见》明确,依据采购主体的用药需求,参照市场总体价格水平,联动全国带量采购价格,通过购销双方互相选择等方式,实行带量采购。参加带量采购的品种若想中选,就必须参照全国最低价。按照此前京津冀采购联盟对于医疗器械的砍价幅度,业内预计药品集采的降价在20%以上。而且,文件中并尚未公布具体采购的品种,这让人对采购的总量无法捉摸。此前业内有消息称,国家医保局已向各省市印发包含个品种的采购目录,要求各省市启动带量采购工作,并在年覆盖个,年要全覆盖。业内预估,医院药品销售额的80%左右。如果年,京津冀率先朝着“个品种”的目标开展集采,药企可就真的要挥别高利润时代了。回款进入监管条例改革样板有推广意义除“血拼”价格之外,本次京津冀采购联盟还将药企的回款写入条例。《意见》明确,作为药款结算的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计算结算,原则上从药品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天,降低中选企业交易成本。医疗机构拖欠药企回扣一直是行业顽疾。此前,医院、医院、医院等20医院拖欠长沙40余家药商超过百亿元的药品回款。最终是湖南省商务厅出面,给湖南省医改办发函沟通,才得以解决此事。湖南省欠款之事并非孤立。健识局梳理发现,近两年海南、广东、吉医院拖欠货款被媒体曝光的案例。为彻底根除这一行业顽疾,国家医保局称,将建立统一的药品招采平台,鼓励医保经办与企业直接结算或预付药款。此次京津冀采购联盟将医疗机构的回款周期细化,不仅可以有效地评估*策执行的效果,还能保障供货的药企可以迅速回笼资金,形成行业一种良性循环。在药品集采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京津冀采购联盟作为地方集采的改革样板,一旦试点成功,无疑会向全国推广。值得注意的是,跨区域采购联盟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张。年11月,辽宁和山东正式加入京津冀医用器械的采购联盟。年1月,山西省同样也加入京津冀医用器械的采购联盟。京津冀医用器械采购联盟的快速扩张,得益于利用统一的招采平台,系统直接打通,做到各省市数据实时同步。有分析人士指出,京津冀的药品采购的模式可直接推广,届时改革的推进速度会更快。京津冀、山东和辽宁五省市的药品市场总规模超4亿元,加上其议价实力,遵照京津冀联合采购原则,相关市场新一轮降价将更加残酷。·END·
图源:视觉中国编:夏雨荷推荐阅读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开白请加商务合作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