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医院不管是中标还是未中标--都是量价齐掉!
国采已经热了三年了,那么在热闹背后,外企的中选与不中选的市场结果如何(医院)?风云药谈坚持用数据说话,今天带小伙伴们看看外企产品在国采中,中选与未中选的市场情况对比:
甲方:氯吡格雷、阿卡波糖、莫西沙星片
乙方:阿托伐他汀、替吉奥、格列美脲
一
大数据对比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几个产品的单品市场规模变化情况,然后,再拉一下外企的数据,这样有一个宏观的综合对比。
表1:国采六产品年VS年(复核)规模对比
(信息来源:Insight风云药谈独家整理)
(信息来源:Insight风云药谈独家整理)
(信息来源:Insight风云药谈独家整理)
产品情况:
甲方:氯吡格雷--赛诺菲、阿卡波糖--拜耳、莫西沙星片--拜耳
乙方:阿托伐他汀--辉瑞、替吉奥--大鹏、格列美脲--赛诺菲
二
风云简评
1、半壁江山:就公立市场而言,从数据上看,外企依然占有国采单品市场规模的50%左右,这个结果不是很意外。
原来的市场规模基本上能在70%+。
2、降价与不讲价都是50%?--怪哉!
按着预计的想法,原研中选产品的市场规模应该会比未中选的规模小得多,但是,从数据上看并不支持这个想法。
(信息来源:IQVIA上海卫健发展研究中心)
欢迎小伙伴就这个问题留言讨论啊!
3、再看看原研销量:
(信息来源:Insight风云药谈独家整理)
氯吡格雷、莫西沙星片--掉量不大,阿卡波糖为什么掉量这么大?什么*?数据错了?
阿托伐他汀、格列美脲、替吉奥掉量超50%。
看来,在国采的机制下,外企的日期一样非常难过;但是,从规模上来讲,还有市场50%的规模,也是属于“胜利”的一方。
4、选择:
如果说,年、年、年的数据都有,还能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就非常有意思了。
也许,这次选的产品都是大企业、大品牌?回头看看其他产品是不是也有这种数据结果!!!
中标与不中标的市场规模都差不多,那么,原研中选的意义在哪里?中选的只是在量的上面扛了一下,规模上意义不大?
同样的规模,量越小、单价越高、利润会更好一些。
从三批国采来看,除了个别的三四种情况以外,原研大部分都是放弃的。
研究国采中原研数据的变化,中标情况、降幅情况,有利于为在国采投标策略中做出正确的预判选择
还有其他什么情况,欢迎小火把们聊聊
张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