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因“发热咳嗽2d”入院。2月8日,患者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咳少许白痰,头昏,腹泻,大便1d,3次偏稀。无流涕、胸闷喘息、心慌等症。2月10日,门诊医师综合查体及阅片后,以“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入院症见:呼吸急促,憋闷,咳嗽并痰中带血,发热,大便1d3次偏稀,尿量正常。既往史:年胃癌根治术,年甲状腺瘤切除手术史;否认其他。个人史:居住于武汉,否认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查体:体温38.2℃,脉搏92次/min,呼吸23次/min,指氧饱和度90%。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min,舌质红,苔*腻,脉滑。影像学检查结果:外院肺部CT示:肺部感染(双肺散在磨玻璃影)。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情况,2月10日,血液分析:白细胞5.47×/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40×/L,淋巴细胞绝对值0.6×/L;超敏C反应蛋白83mg/L;降钙素原0.ng/mL;血气分析:酸碱度7.47,二氧化碳分压4.1kPa,氧分压7.8kPa,血氧饱和度92.3%;肝肾功能:白蛋白32.2g/L,肌酐88μmol//L,尿酸μmol//L,钠.2mmol/L,氯96.7mmol/L,钙1.97mmol/L,磷0.81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4.8ml/(min·1.73m2),血糖8.5mmol/L,补体C1qmg/L。2月11日,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阳性。2月12日,尿液分析:尿蛋白+,白细胞酶+-,白细胞75.9个/μL;粪便潜血弱阳性,粪沉渣镜检阴性。
2.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风温肺热病,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西医诊断:新型冠状病*肺炎。
入院后,予以低流量吸氧,西医治疗予以盐酸莫西沙星0.4g口服,每日1次;盐酸阿比多尔片0.2g口服,每日3次;静脉予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90mg+0.9%氯化钠注射液mL,每日1次;注射用多索茶碱0.2g+0.9%氯化钠注射液mL,每日1次。中医治疗和解少阳,化湿解*。予以“肺炎1号”原方,具体处方如下:柴胡20g,*芩10g,法半夏10g,*参15g,全瓜蒌10g,槟榔10g,草果15g,厚朴15g,知母10g,赤芍10g,生甘草10g,陈皮10g,虎杖10g。3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使用中药24h内,体温恢复正常。2月16日,复查血液分析:白细胞4.31×/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91×/L,淋巴细胞绝对值0.88×/L;超敏C反应蛋白43.9mg/L;肝肾功能:白蛋白28.1g/L,肌酐67μmol//L,钙1.85mmol/L,eGFR90.8mL/(min·1.73m2),补体C1qmg/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5.42g/L。中药继续予以“肺炎1号”治疗。
2月18日,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阴性;2月19日,患者无发热,咳嗽咳痰症状较前缓解。舌质红,苔*腻较前好转,脉滑。复查肺部CT示:双肺纹理增多,双肺野内可见散在片状磨玻璃样影及絮片状较高密度影,部分病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双肺下叶可见纤维条索灶。双侧肺门形态、大小正常。双侧支气管开口通畅。双侧胸廓欠对称。双侧胸膜稍增厚及粘连。纵隔内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提示符合双肺病*性肺炎改变,双侧胸膜稍增厚及粘连。2月20日,血液分析:白细胞3.4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99×/L,淋巴细胞绝对值1.15×/L;超敏C反应蛋白5.1mg/L;血气分析:酸碱度7.38,二氧化碳分压6.7kpa,氧分压22kPa,血氧饱和度99.4%;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37U/L,血清白蛋白27g/L,尿素2.4mmol/L,尿酸μmol/L,钙2.0mmol/L,eGFR89.1ml/(min·1.73m2),补体C1qmg/L;D-二聚体0.42mg/L。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转阴,CT结果较前好转,中药继续使用“肺炎1号”治疗。西医予以人血白蛋白注射液10g静脉滴入,每日1次;注射用维生素C5g+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入,每日1次等支持治疗。
2月24日,患者诉胸闷不适,偶有呼吸困难,吸氧可缓解,偶有咳嗽,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暗红,苔*腻较前好转,脉滑。复查肺部CT示:与2月19日片比较,双肺野内散在片状磨玻璃样影及絮片状较高密度影范围缩小,密度减低。双肺下叶可见纤维条索灶。双侧肺-3-门形态、大小正常。双侧支气管开口通畅。双侧胸膜稍增厚及粘连。纵隔内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提升:新冠肺炎病灶较前吸收;双侧胸膜稍增厚及粘连。2月25日,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阴性;血液分析:白细胞4.73×/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92×/L,淋巴细胞绝对值1.33×/L,红细胞3.63×/L,血红蛋白g/L,超敏C反应蛋白1.3mg/L;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33U/L,血清白蛋白31.1g/L;N-端脑利钠肽前体.3pg/mL,降钙素原0.ng/mL,肌酸激酶30U/L,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凝血功能均为阴性。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两次转阴,CT结果较前继续好转,中药继续使用“肺炎1号”治疗。西医治疗予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0.9%氯化钠注射液mL,每日2次静脉滴入,预防感染[1]。
参考文献
[1]李伟男,巴元明,陶然,周珊珊,余昪昪,朱晓云,谢立寒.“肺炎1号”治疗新型冠状病*肺炎重型1例.湖北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