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李焕宇
从去年三季度起,“缺箱少舱”成了困扰亚洲尤其是中国出口商们的头等大事,而运费更是一飞冲天,甚至有业内人士戏言集装箱船在中美间跑一趟都快把造价赚回来了。
美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比预定日期晚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拿货已经成了一些进口商尤其是中小进口商们的日常,有玩具商鉴于糟糕的物流状况甚至推迟在今年发布新品,以免消费者没办法按期拿货。
据专家和业内人士分析,导致这一情况的核心在于欧美港口糟糕的装卸效率。由于疫情原因,欧美各大港口很难维持高效运行,而且不仅是港口,包括卡车、铁路等在内的一连套物流系统都或多或少的“缺兵少将”,再加上欧美的消费需求又处于高峰,最终使得大量的集装箱以及装载它们的货船堵塞在欧美,无法参与到物流循环当中,从而导致中国这边“缺箱少舱”。
不断突破新高的集装箱运价图表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中国商人没箱,美国商人没货
宁波的蔡先生经营着中国——俄罗斯的汽车零件生意,他在9月1日向观察者网表示,现在中欧航线的舱位非常紧张,得提前两周才能定到舱位,而且就算定到了船也多半要晚上一两周才能到港。比中欧更紧张的是中美航线,目前未来几周从宁波发往美国的舱位几乎都已告罄。
另一位在宁波的业内人士“左千户”也向观察者网表示,虽说不同船公司的情况不一样,但总体而言还是很紧张的,“刷箱”(刷新网页找新补充的集装箱)刷不到的情况经常发生,商户得去抢箱子。
同“缺箱少舱”相伴的是海运运费的暴涨。蔡先生表示,在疫情发生前,一个发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40尺集装箱价格大概在-美元,去年最高涨到过1美元。今年以来,价格一路上涨,8月份是美元,9月已经变成了美元。
甲板部的高级船员高先生向观察者网开玩笑地说道,运费现在已经涨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如果是一艘能运0个标准集装箱的大船,一趟中美线跑下来都快把造价赚回来了。
行业数据印证了从业者们的观感。
天风证券研究所“金海交运研究”指出,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和波罗的海货柜运价指数(FBX)都显示,全球集装箱海运主干航线运价持续上涨,说明全球集运供需关系紧张。
反复的疫情,拥堵的港口
南加州海事交易所社交媒体截图
新一波高峰又至,危机才能何时结束?
宁波港图片来源:宁波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吾爱航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观察者网,吾爱航运网整编。
更多航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