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啰音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防控有道,风险管理丨陈慧敏PCSK9抑制
TUhjnbcbe - 2022/6/7 21:11:00

编者按

浙江大医院心内科陈慧敏分享了1则超高危ACS病例的治疗策略。该患者为老年男性,主因头晕1月余来院。既往高脂血症病史5年余,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无恶心,无胸痛,无呼吸困难,无黑矇晕厥。医院就诊,查头颅MRI提示腔隙性脑梗塞,查血生化提示高脂血症,颈动脉B超提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该患者属于超高危患者,应进行强化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考虑严重多血管床病变与血脂没有达标相关,所以亟需强效降脂药物来稳定斑块。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12个月,TC由6.15mmol/L降至2.57mmol/L,TG1.23mmol/L降至1.64mmol/L,LDL-C3.52mmol/L降至0.85mmol/L。用药期间斑块稳定,肝肾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良好。特邀浙江大医院心血管内科董樑教授对病例进行点评,肯定了该病例应用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的强化降脂策略,并结合循证证据及ESC指南进一步明确风险越高的患者强化降脂PCSK9抑制剂带来的获益越明显,依洛尤单抗治疗获益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加用PCSK9抑制剂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事件结局都将会有极大的益处。

?病史资料

患者信息:53岁,男性。

入院时间:年9月15日。

主诉:头晕1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无恶心,无胸痛,无呼吸困难,无黑矇晕厥。医院就诊,查头颅MRI提示腔隙性脑梗塞,查血生化提示高脂血症,颈动脉B超提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

既往史:既往高脂血症病史5年余,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qn。

个人史:吸烟史20余年,约20支/天,无饮酒史。家族史:父母已故,具体原因不详。入院查体:神清,BP/70mmHg,HR80bpm,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诊断: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入院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过速。血脂检查:TC6.15mmol/L,TG1.23mmol/L,HDL-C1.47mmol/L,LDL-C3.52mmol/L。

血脂四项

结果

正常参考值

单位

总胆固醇

6.15↑

3.10-6.00

mmol/L

甘油三酯

1.23

1.7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1.47

0.9-2.19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52↑

3.36

mmol/L

生化

结果

生化

结果

肝功能指标

正常

心肌酶谱

正常

肾功能指标

正常

血糖

正常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肌厚度正常,活动欠协调;房室间隔结构完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少量反流。

颈动脉超声:

在院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瑞舒伐他汀10mgqn+依洛尤单抗mgq2w;氨氯地平5mgqd。

出院后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瑞舒伐他汀10mgqn+依洛尤单抗mgq2w;氨氯地平5mgqd。

出院后随访:使用依洛尤单抗一年后复查颈动脉超声示:血脂检查:TC2.57mmol/L,TG1.64mmol/L,HDL-C1.37mmol/L,LDL-C0.85mmol/L。?PCSK9抑制剂用药策略

PCSK9抑制剂用药理由:超高危ASCVD,多血管床病变。

PCSK9抑制剂使用方法: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mg/支,皮下注射,Q2W,建议长期使用。

病例小结

陈慧敏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年起于浙江大医院心内科工作至今,曾医院访学,擅长常见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诊治。

//////////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主因头晕1月余来院。既往高脂血症病史5年余,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患者自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无恶心,无胸痛,无呼吸困难,无黑矇晕厥。医院就诊,查头颅MRI提示腔隙性脑梗塞,查血生化提示高脂血症,颈动脉B超提示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该患者属于超高危患者,应进行强化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考虑严重多血管床病变与血脂没有达标相关,所以亟需强效降脂药物来稳定斑块。

在广泛的超高危ASCVD患者中,依洛尤单抗长期治疗可稳定斑块,带来显著心血管获益。CSC指南指出,对于他汀不耐受的患者建议直接启用PCSK9抑制剂进行治疗。患者血脂虽不是很高,但仍考虑严重多血管床病变与血脂没有达标相关,所以亟需强效降脂药物来稳定斑块。患者应用依洛尤单12个月,TC由6.15mmol/L降至2.57mmol/L,TG1.23mmol/L降至1.64mmol/L,LDL-C3.52mmol/L降至0.85mmol/L。用药期间斑块稳定,肝肾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良好。

各国指南对ASCVD危险分层不断细化,定义ASCVD患者若为“频、多、杂、近期”即为超高危患者。由此开始,超高危ASCVD患者的LDL-C目标值正式进入“”时代。临床认为,LDL-C基线越高,LDL-C降幅越大,疗程越长,获益越多;事件降低与斑块稳定及逆转密切相关。斑块进展的ASCVD患者,面临极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中国ASCVD高危人群推荐他汀治疗,必要时联合治疗;若基线较高且预估他汀加依折麦布不能达标,可起始联合PCSK9抑制剂。根据FOURIER研究证实,LDL-C降至30mg/dL是安全的,且与西方人群相比无种族差异。《CCEP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共识》的发表为中国ASCVD患者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董樑

董樑医学博士,浙江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年赴德国BadBerka心脏中心完成冠脉介入培训,回国后首批获得心内专科和冠脉介入资质。年赴美国哥医院及心血管研究基金会深造,接受IVUSFellowship培训,并获得博士后证书。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及腔内影像学工作,冠脉介入培训导师,血管内超声及冠脉旋磨国际培训导师资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动脉硬化学组,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整合康复医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心血管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针对非PCI手术的ASCVD患者治疗手段有很多,而斑块体积大、非狭窄血管病变,进展性犯罪血管会导致许多梗塞,在许多ACS/NSTEMI患者中,血管狭窄相对较轻,但为犯罪血管的情况,应积极给与更为准确的治疗。在斑块易损性方面,易损性病变斑块的形态特征显然比血管狭窄百分比更重要,因此无论是否做过PCI,他汀基础上加用依洛尤单抗均可显著降低斑块负荷,降低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发现文内有误请联系我们

来源:浙江大医院

作者:陈慧敏、董樑

编辑:琳

审校:郑思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防控有道,风险管理丨陈慧敏PCSK9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