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示内容仅供参考,如发生相关意外还请联系或前往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溺水的急救
一、定义
溺水又称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水、泥沙、杂草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通气障碍而导致的机体缺氧窒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危机状况。
说明:本文仅讲述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岸上急救措施,不涉及水中或水上急救。
二、常见溺亡原因
1.技术不熟练,或意外落水
2.在非游泳区游泳。由于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因为水中可能有暗桩、礁石、急流、旋涡、水草以及障碍物等都可能对游泳者造成伤害。如在游泳中遇到水草缠住脚时。
3.患病期间游泳,游泳过程中疾病急性发作。
4.潜水,时间过长或过频会引起脑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或出现休克等现象
5.碰撞打闹,做些有挑战性的动作。如:跳水
6.抽筋溺水等等
三、统计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37万人死于溺水。这意味着每小时约有40人溺水而死,在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达到了约5.7万人,成为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事故中的头号杀手!溺水作为一种全球性疾病的负担不言而喻。溺水的患者往往比较年轻,可能对患者,家属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个人,情绪和财务后果。
四、发病机制
人体溺水后数秒钟内,本能地屏气,引起潜水反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剧烈收缩),保证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继而,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进入非自发性吸气期,随着吸气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充塞气道导致严重缺氧、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根据淹溺水的性质,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1.淡水淹溺
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属于低渗,统称淡水。水进入呼吸道后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造成全身严重缺氧;引起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高钾血症、心脏停搏、急性肾功能衰竭。
2.海水淹溺
海水含3.5%氯化钠及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能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高钙血症、高镁血症,甚至心脏停搏。
五、临床表现
淹溺患者表现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近乎淹溺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水的性质及器官损害范围有关。
1.症状
近乎淹溺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溺入海水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
2.体征
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污。常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和肌张力增加。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偶尔有喘鸣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腹部膨窿,四肢厥冷。有时可发现头、颈部损伤。
注意:如遇有人落水施救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施救前,施救者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
2.施救者应根据自身能力开展施救,不建议做无把握的冒险施救;
3.如自己不会水、无救援能力或做不到就近紧急驰援,应及时报警或呼喊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进行救治;
4.不提倡、不推荐无施救能力的见义勇为行为。
六、急救操作方法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要做的是判断溺水者的状态:
1.如果溺水者处于清醒,你只需要陪伴、安慰,给予保暖,报警,医院观察。
2.如果溺水者昏迷但有自主呼吸(胸部上下起伏),我们要做的是将其侧卧,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异物,注意观察溺水者生命体征(呼吸、心跳等),给予保暖等措施,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3.如果经检查溺水者呼之不应,且无呼吸、脉搏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等,则意味着溺水者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施以心肺复苏技术。
七、心肺复苏术具体操作
1.呼吸道梗阻开放气道
压额抬颏人工通气(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通气: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再重复一遍动作。
注:溺水者心肺复苏应先给予5次人工呼吸,后30次胸外按压
2.按压部位的选取:乳头连线中央定位或胸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或者剑突上两横指
3.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4.注意: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6cm,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按压间隙不倚靠患者胸部,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按压频率:-次/分,按压与呼吸比:30:2,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每次中断必须控制在10秒之内,按压操作在整个CPR过程中不得低于60%)
5.心肺复苏术:对于溺水者,施救的顺序是:先给予5次人工呼吸,然后给予30次的胸外按压(此处不同于一般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顺序(先按压后人工呼吸),因为窒息缺氧是溺水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关键原因,故施救是应现给予人工呼吸,再胸外按压)。随后一直给予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实行心肺复苏术,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及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6.注意事项:溺水急救,须就地心肺复苏,严禁控水!严禁控水!严禁控水!(重要事情说三遍);然而,不幸的是,电视剧及电影中控水这一错误的溺水急救方法仍在上演和传播,从而误导广大民众。国际CPR指南特殊情况下心肺复苏章节中早已废除控水这一错误的溺水急救方法,但现实溺水急救现场,控水这一错误的急救方法仍在上演。《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水会阻塞气道,不需要控水,溺水心脏骤停属于缺氧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应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